《天下同心》在央视一套首播,采用多线叙事手法,对比鲜明,情感温度蕴含在每一个细节
电视剧《天下同心》在央视一套首播,该剧讲述了1948年至1949年间,中国共产党携手各民主党派及爱国民主人士,克服重重困难,成功召开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,共同缔造新中国的历史故事。基于目前播出的前两集内容来看,该剧采用了多线条叙事手法,通过多角度的对比,在丰富的细节中展现了历史的真实与温情。
《天下同心》首先以多线条叙事吸引观众眼球。中国共产党、国民党反动派、各民主党派及爱国民主人士共同构成了这些叙事线条。这些线条齐头并进,最直接的作用是形成历史对比,通过对比展现历史的细节与温度,并最终揭示真与假、虚与实的历史必然。我们可以基于已播出的前两集,来探讨一下这些多线条叙事中的对比内容。当然,已播出的剧情中对比远不止于此,本文难以一一赘述。
在《天下同心》的剧情中,不少细节引人深思。例如,在我党的叙事线中,几位领袖东渡黄河时,毛泽东同志笑称四个轮子的比四个蹄子的快,随后他们共进午餐,餐桌上摆的是土豆和窝窝头,就着几根辣椒下饭。在第二集中,花生和大枣成了领导们开会的标配,这些家常食物反映了他们的朴素生活。
再来看另一条叙事线上的食物细节。国民党反动派那边则是红酒配牛排,尽显奢华。但要知道,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剥削民众的基础上。这样的细节对比后,民心所向已不言而喻。
在剧情中,还有“底层生存、一线调研”与“庙堂歌舞、自欺欺人”的对比。毛泽东同志发现一位山西老乡的闺女高烧无药,便叫来卫生员为其注射珍贵药品,并亲自调研土改问题,带领同志们自我纠错。这些情节充满了对底层生存的关怀,也与我党自我纠错的能力相呼应。相比之下,国民党反动派为了伪国大驱赶底层百姓,庙堂之上歌舞升平。蒋委员长在记者会上不敢正面回答问题,全员自欺欺人。当蒋委员长说出“别再自欺欺人啦”时,讽刺意味十足。
在《天下同心》的多线叙事中,不同叙事线索传递着不同的情绪。我党这边是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,而国民党反动派那边则是反革命的悲观情绪在蔓延。例如,毛泽东同志的理发员因土改回家,一位平山小同志来为其理发。小同志因畏惧不敢动手,毛主席便与他拉家常,提到平山团,小同志因想起牺牲的哥哥而哭泣。毛主席高度评价平山团后,询问小同志的理发技艺,得知其爷爷是理发匠后,称赞他也是出手不凡、出身名门,小同志破涕为笑。这段戏充分展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。这种乐观并非盲目,而是直面困难与牺牲,在历史前进中找到奋斗方向,以最大的乐观去面对和拥抱这种前进。
相比之下,国民党反动派的叙事线上,高官求见蒋委员长都需卑微等待,蒋委员长也总是愁容满面,对官僚们带来的消息多是负面的预期。他们之所以悲观,是因为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。当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时,必然陷入莫大的悲观之中。《天下同心》开篇第一个画面——黄河开冻、奔腾向海,便是对此的深刻寓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