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集:叶平安按计划行动
叶平安洞悉了海宜平的阴谋:他想借叶平安之手除掉礼宗旭,并嫁祸给叶平安,让叶平安因挟持礼氏宗亲之罪受罚,以此一石二鸟,同时让御史案因叶平安的“罪行”而定案。鉴于此,陆丹心不解陆丹心为何还要涉足此局。叶平安解释,今晚是揭露海宜平面目,恳请圣上重审御史案的最后机会。陆丹心决定助她一臂之力,并告诫她不可辜负自己的信任。
与此同时,元少城已率射手在城门另一侧严阵以待。圣上驾到后,叶平安按计划行动,当众揭发礼宗旭十数年前在通泉县的恶行。陆丹心挺身而出,利用七叶昙花烙印进一步证实礼宗旭的罪行。当陆丹心举刀欲杀礼宗旭时,礼宗旭却对她一无所知,困惑不解。陆丹心顺势嫁祸于海宜平,城楼下的民众闻言哗然,毕竟海宜平在他们心中一直是位有情有义的好官,故而认定陆丹心是受了蒙蔽。
为了让礼宗旭也指认海宜平,叶平安暗示他看向元少城所在的方向。恰好元少城一箭偏出,加之叶平安在一旁煽风点火,礼宗旭确信海宜平欲置他于死地,于是当众指认海宜平为御史案的主谋。
海宜平见状,急忙向圣上表明自己的清白。叶平安随即请来诗癫孙曦正,他不仅是余乾与海宜平的共同旧友,还带来了常青的证词,彻底证实了海宜平的罪行。圣上阅毕证词,强忍怒火,命郭舆将海宜平押往大理寺候审,而礼宗旭则被护送回府。眼见叶平安与陆丹心即将被擒,自己却能全身而退,礼宗旭得意洋洋。然而,陆丹心突然挣脱侍卫,劫持了礼宗旭,连刺数刀,强迫他为过往的罪行向无辜女子谢罪。
叶平安猜测海宜平对陆丹心施加了手段,陆丹心证实海宜平狡诈多疑,强迫她服毒,命不久矣。陆丹心决心以命相搏,将礼宗旭推下城楼摔死,随后自己也纵身一跃,结束了生命。次日,圣上下旨,命大理寺、御史台和刑部共同审理兆丰年间的御史案。
海宜平被囚大理寺一夜,遭受郭舆的连夜审讯,却拒不认罪。他善于伪装,已有百姓为其鸣冤。郭舆与元少城深知,若无确凿证据,他们将难逃失职之责。
叶平安与元少城在陆丹心家中发现了藏于香囊中的信件,信中提及海宜平持有余乾的亲笔信,可作为三司推事中的关键证据。大理寺捕手何茂山按计行事,故意弄乱陆丹心的房间,并偷听到叶平安与元少城的对话。面具人指令何茂山清除无用之“枝”。元少城的人在海府搜到了铁盒,但铁盒内藏机关,一旦开启即自毁。幸运的是,叶平安及时用水浇灭了火焰,保留了这一重要物证。
面对证据,海宜平仍坚称证据不足。叶平安又拿出一封灭口函,这是孙曦正当年在刑部任职时所见,并偷偷保留下来的。这封函件虽为余乾亲笔,却是海宜平裁剪粘贴伪造而成,非余乾本意。在日光下,灭口函的粘贴痕迹显露无遗。海宜平又辩称余乾赠予他的两卷书被盗,但叶平安指出,海宜平的母亲能证明是否发生过盗窃。出于对母亲的考虑,海宜平最终认罪,悔恨自己一步错步步错。
叶平安感激郭寺卿的协助,原来余乾的亲笔鸣冤信已被海宜平销毁,但陆丹心过目不忘,将信的内容一字不差地记了下来。元少城临摹余乾字迹,伪造了鸣冤信。由于叶平安保持与海宜平的距离,使得海宜平对这封伪造信件深信不疑。计划得以圆满执行,海宜平供认不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