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集:明府不敢怠慢狄仁杰
鞠水楼,这座由皇后亲笔赐匾的伎坊,一夜之间被大火焚毁,九人中有八人罹难,唯有狄仁杰得以幸免。因此,他成为了众人怀疑的焦点。洪亮发现狄仁杰彻夜未归,于是与乔泰一同上街寻找,正巧遇见狄仁杰被官兵押解至县衙受审,便急忙向魏无疾求助。
在县衙中,明府逼迫狄仁杰签字画押,承认鞠水楼火灾为天灾,否则便认定他为纵火凶手。然而,狄仁杰凭借敏锐的洞察力,坚信火灾背后必有人为因素,因此拒绝签字。正当明府下令对狄仁杰施刑之际,魏无疾出面担保,并透露狄仁杰的父亲曾是左丞狄知逊。
有了这一层关系,明府自然不敢怠慢狄仁杰,但又担心他会趁机逃走,无法向朝廷交代。魏无疾提出给狄仁杰戴上玄铁脚镣,以消除明府的顾虑。最终,明府同意狄仁杰查案自证清白,但需每日汇报进展,并限定在一旬(十天)内找出真凶。
第一日,狄仁杰等人来到停尸房。在八具焦尸中,唯有雅馨的尸身保持完整。此外,狄仁杰还发现雅馨身上带有宫中钥匙,腰间香囊的精致程度非寻常百姓所能拥有。于是,他立即让乔泰和马荣去调查购买这种香料的人。
随后,狄仁杰返回鞠水楼勘察现场,捡到已被烧毁且用于锁门的绳结。根据种种迹象,他推测雅馨可能躲藏在密室中未能及时逃离,最终被浓烟熏死。乔泰查出香囊内装有没药檀香和郁金的混合物,这些香料皆是皇后最喜爱的。由此,狄仁杰断定雅馨曾是皇后身边的司宝宫女。他亲自前往金吾卫衙门告知这一发现,果然,皇后心腹将军康执宜前来确认其身份,并下令彻查平康坊。
当夜,以长孙太尉为首的老臣们向皇帝施压,指责雅馨监守自盗凤印,皇后因此失责,导致皇权旁落,并被歹人利用害死忠良。整个朝野因此人心惶惶。皇帝心中顾虑重重,未做决断;而皇后则在后宫敲木鱼静心神,全程保持沉默。
转眼间,两日过去。第三日,鞠水楼仍有官兵把守,无法靠近。乔泰和马荣在街上搜集消息时,马荣难以改掉往日偷鸡摸狗的恶习,路过摊位时总忍不住顺手拿取物品,最后装了一整袋零食瓜果,令乔泰感到无语。
此时,狄仁杰独自在院子里喝酒发呆,脑海中浮现出贺大荆的音容笑貌,心情异常沉重。这段时间以来,凡是皇后喜爱之物或人都陆续遭遇不幸,让大家不得不怀疑是天怒降罚。长安城里流言蜚语沸扬,人心惶惶。
魏无疾担心狄仁杰的安危,询问他的调查进展。狄仁杰不愿相信杂报上的消息,而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分析情况。他认为皇后科举改新是为了打破门阀垄断,农事改新则是为了不再追究脱籍流民之罪,让他们就近落户、安排田产。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黎民百姓的利益。
因此,在狄仁杰看来,真凶应该是针对皇后的敌对势力中的人,这些人中不乏位居高位者。魏无疾认同了狄仁杰的看法,并说明其中利害关系。他们并非长安城真正的主人,稍有不慎就会祸及自身。
听到这些话,狄仁杰心中苦闷,回到房间将自己关了起来。马荣见状便摆好一盘糕点送过去安慰他,顺便向洪亮打听狄仁杰的身世。得知他从小就父母双亡后,马荣忽生同病相怜之感。虽然洪亮是狄家的忠仆,但对狄仁杰的具体想法并不明了。
一场雷雨过后,城外蚕舍再次发生命案,四人在大火中丧生。这看似又是一起天灾。狄仁杰带着马荣和乔泰前往现场查看情况,听闻仵作突发疾病不能前来验尸,他主动请缨进行检查。经过勘察,他判断死者均为男性,掌心老茧显示他们可能为农夫。此外,他们口腔干净,说明死于火灾之前。
随后,在马荣的帮助下,狄仁杰从火场里找到一块令牌。明府制止狄仁杰继续深入调查,小声提醒他这场火灾蹊跷,恐为神仙打架,意有所指。狄仁杰心知肚明,只好带着马荣和乔泰先行离开。在郊外路边,他们发现四匹高头大马。其中一匹马让狄仁杰觉得眼熟,仔细回想后确定这四名死者全是御林军。